RSS订阅

水生动物
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/研究进展/水生动物

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吴小童(孟安明院士团队)报道GPI转酰胺基酶复合体调控斑马鱼原始生殖细胞迁移

2025年01月07日 浏览量: 评论(0) 来源:中国斑马鱼信息中心 作者:中国斑马鱼信息中心 责任编辑:lascn
摘要:2024年12月31日, 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在线发表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吴小童(孟安明院士团队)题为“GPI transamidase complex is required for primordial germ cell mig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zebrafish”的研究论文。该研究阐述了GPI-T复合体关键亚基Pigu和Pigk缺失导致迁移中的PGC伪足分布失去方向性,最终引起斑马鱼PGC迁移异常,揭示了GPI-T复合体参与斑马鱼PGC迁移调控。
蛋白质在没有跨膜结构域的情况下,可以通过翻译后修饰,加上甘露糖醇磷脂酰肌醇(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,GPI)基团,锚定到细胞表面;这一类蛋白被称为GPI-anchored proteins(GPI-APs)。GPI-APs的合成包括三个主要步骤:GPI基团的合成,GPI基团与蛋白连接,以及GPI-APs从内质网运输到质膜。其中GPI基团与蛋白质的连接就需要GPI转酰胺基酶(GPI transamidase,GPI-T)复合体的参与。GPI-T复合体包含5个亚基:Pigk、Pigu、Pigs、Pigt和Gpaa1。在人类中,已鉴定出超过150种GPI-APs,它们存在于多种类型的细胞中,在包括细胞间连接建立、细胞信号传导、细胞极性建立、细胞迁移等许多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。

斑马鱼的原始生殖细胞(primordial germ cells,PGCs)的细胞命运是由母体遗传的生殖质(germ plasm)预先决定的。早期胚胎中继承到生殖质的细胞获得PGC命运。PGC迁移大约在Dome时期(受精后4.3小时)开始,PGCs从胚层边缘向背侧迁移,在1-3体节期形成两个侧向的PGCs细胞簇。这些PGCs最终在受精后24小时后到达未来的生殖腺区。迁移的PGCs中,编码GPI-T复合体亚基的基因表达量都很高,然而,GPI-T复合体是否以及如何参与原始生殖细胞的发育仍知之甚少。
2024年12月31日, 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在线发表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吴小童(孟安明院士团队)题为“GPI transamidase complex is required for primordial germ cell mig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zebrafish”的研究论文。该研究阐述了GPI-T复合体关键亚基Pigu和Pigk缺失导致迁移中的PGC伪足分布失去方向性,最终引起斑马鱼PGC迁移异常,揭示了GPI-T复合体参与斑马鱼PGC迁移调控。

p11.png

该研究通过构建斑马鱼pigu或pigk突变体,揭示了GPI-T复合体参与调控PGC迁移和发育。pigu和pigk基因的功能缺失突变导致PGC迁移异常和数量减少。尤其是对PGC中丝状伪足的详细分析显示,突变胚胎中丝状伪足在迁移方向上的分布极性减弱。PGC移植和PGC特异性挽救实验结果表明,PGCs的正常迁移需要PGCs和体细胞表达的Pigu共同保障。此外,通过PGC转录组分析发现在pigu突变的PGC中,PGC特异性基因的表达水平下降,而体细胞基因的异常表达。对GPI-T复合体的研究提示GPI-T复合体的底物--GPI锚定蛋白(GPI-APs)很可能在斑马鱼PGC发育中起到关键作用。后续研究有望通过鉴定斑马鱼PGCs中特定GPI-APs揭示GPI-T复合体参与调控PGC发育的具体机制。

p2.png

图1 pigu突变引起PGC定位异常、迁移速率降低和伪足分布异常
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博士生张渭莹和李雅琪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。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吴小童助理研究员(孟安明院士团队)为通讯作者。该研究得到了孟安明教授的指导和帮助。相关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、云南省西南联合研究生院科技项目等资助。

对不起,暂无资料。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Baidu
map